风翼松江:中国风电之翼

小王

在城市的边缘,一排排高大的“白色巨人”屹立在广袤的地平线上,它们在青山绿水之间翩翩起舞,随风摇曳。

如今,中国的风力发电叶片不仅在祖国大地上旋转,还在异国他乡的草原和大海边飞舞。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中国几代风电人努力奋斗。

上海致远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主管、机械工程师周绍君便是其中之一。

自2010年加入风电行业以来,周绍君带领团队参与主导了多个风电新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主要负责机械结构和叶片的设计。

他研发的三十多项技术获得了国内外专利,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难题。

技术创新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2021年,周绍君带领的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首套国产NPU-WA翼型族R21分布式风电叶片下线,这标志着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在松江诞生。

记者在上海致远的车间内见到了这套风电叶片,它的体型巨大,形状酷似鲸鱼。

“这套风电叶片长20米,重1.3吨,经过充分的风洞试验验证,多项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翼型,尤其是风力系统效率理论上能提高1%-2%,这样的效率提升在风力发电行业相当可观。”周绍君介绍道。

这些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发展迅速,尤其在风力发电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风力机专用翼型仍然长期被国外阜新所垄断。

“翼型是空气动力学气动设计的核心单元,飞机和风电叶片的截面形状即为气动翼型,这个形状对整机的最终性能起到关键作用。”周绍君告诉记者,此项目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翼型应用到实际产品中,进行产业化应用和验证,推动了整个风电行业的翼型国产化进程。

风翼松江:中国风电之翼

周绍君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止,通过不断的研究,他主导研发的单驱同步变桨的新技术也在公司多个产品线得到应用和量产,该技术在业内领先,并于2011年获得国际PCT专利。

“该技术解决了中小风电机组变桨机构安装空间不足、多叶片同步控制精度不高的技术难题。同时可以提升机组变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降低制造维护成本。”周绍君表示。

迎难而上 专注于每一个细节

针对俄罗斯北极等严寒地区水泥浇灌困难和叶片结冰的问题,以及道路常年积雪覆盖、大型工程机械无法进场的情况,周绍君设计了预制现场组装的基础和黑色防结冰涂装叶片;针对海岛吊装设备无法进场的情况,他设计了自吊装塔架……为了解决这些“硬骨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周绍君都会迎难而上。

凭借着这种韧劲,他带领团队形成了一套应对海岛、严寒、结冰、高盐雾等环境的成熟定制方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所有参与开发的产品,我都亲自到一线体验每一个零件的装配过程,收集需求,然后改进,以减少工人的操作难度,降低操作要求。”周绍君说道,也正是这样他做到了。

在公司第一台100kw样机试运行期间变桨系统出现故障时,作为对设备最为了解的设计者,周绍君为了尽快找到故障原因,恢复测试,他临时设计了工装吊篮,系上安全带,爬到了轮毂最前端,在离地37米的高度圆满完成了设备的检查和修复工作。

“说害怕肯定是有的,但我也想通过这种带头示范作用,让所有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克服恐惧心理,适应这种作业环境。”周绍君说。

作为风电技术研发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周绍君也直言将继续精益求精,带领团队攻关,他说:“新的汕尾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非常荣幸成为绿色能源践行者的一份子,我将继续努力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为未来留下更多资源。”

文字:李梦颀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沈莉娜

往期推荐。

风翼松江:中国风电之翼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云快修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9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