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基因协奏曲:谱写癌症第五疗法的序章

小王

**肿瘤治疗方案的依据**

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刘志刚每天一早便开始了他的“连环问”。科室成员汇聚一堂,汇报患者病情,在激烈的讨论中开启新的一天。

**“治癌利器”——硼中子俘获治疗 (BNCT)**

科室诊疗结束,刘志刚火速前往邻近的“神秘”大楼。这里矗立着广东首个硼中子俘获治疗 (BNCT) 中心,号称治疗癌症的“第五疗法”。BNCT 的原理是注射硼类药物,让药物精准结合癌细胞,随后在中子照射下,癌细胞被精准“爆破”,而健康组织得以保护。

**刘志刚的使命**

两年前,刘志刚毅然决定来到东莞。如今,他担任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放疗学科主任,也是东莞市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的主任。BNCT 的临床研究重任落在他的肩上。

**BNCT 赛道上的“竞速者”**

近年来,BNCT 赛道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刘志刚迎头赶上,勇往直前,相信自己能在这一赛道上跑得越来越快。

**BNCT 源头**

BNCT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散裂中子源工程技术,该所攻克了基于加速器的 BNCT 核心技术,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装置。这为 BNCT 在东莞落地创造了条件。

**刘志刚与 BNCT 的渊源**

免疫与基因协奏曲:谱写癌症第五疗法的序章

刘志刚与 BNCT 的缘分始于十年前。2014 年,我国首例黑色素瘤 BNCT 治疗研究取得成功。刘志刚当时还是一名医学生,整理了 BNCT 相关资料,并做了一份完整的 PPT。

**BNCT 的优势**

在硕博研究生阶段和美国科研期间,刘志刚主要研究难治性肿瘤——恶性脑胶质瘤。BNCT 能够“定向爆破”癌细胞,对浸润性肿瘤治疗有巨大优势。近十年来,刘志刚主持和参加了近 30 项针对我国高发和危害性大的肿瘤临床试验。国际肿瘤学大会近年来也发表了他的团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使其成为参与东莞 BNCT 工作的理想人选。

**东莞 BNCT 项目的进展**

在刘志刚到来之前,BNCT 主设备已入驻东莞市人民医院。硬件设施逐渐齐全,而软件方面的问题需要他和团队逐步解决。

除了攻克硼药开发这一核心环节,递交临床前细胞和动物实验数据、制定合理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案、启动注册临床研究等工作也紧随其后。大量的细节和落地工作亟待其团队参与,尽管其中的内容或许在国内外有一些参考,但目前还没有经过批准的规范操作,“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肿瘤科医生而言,BNCT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细胞级的杀伤力,且优良的低毒反应能与现在的治疗形成很大的互补。刘志刚团队深知BNCT对患者意味着什么,这也让他们非常努力地推动其尽快实现临床应用。

刘志刚也透露了BNCT的最新进展,“今年我们目标是开始人体研究,先启动复发的头颈肿瘤,后续会陆续启动复发的脑胶质瘤、乳腺癌、黑色素瘤、骨肉瘤等同步去做”。

近年来,全球BNCT研发不断提速。在日本,BNCT正蓬勃发展,中国、意大利、芬兰、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阿根廷等也纷纷加紧自研开发。

在国内,BNCT技术虽然正处于临床研究和产业化的早期阶段,但全国正在建或拟建的BNCT治疗机构已超过10家,分布在海南、台湾、北京、厦门、东莞、西安、青岛、湖州、莆田、泰安等地。

“东莞的整体进展正在有序进行。”东莞所使用的设备是国内第一款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先进设备,是目前国际上在BNCT领域的主流拓展技术,这是刘志刚一部分底气的来源。

另一部分底气的来源,则是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人。

“有点直”的“时间管理大师”

“他们说我有点直。”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刘志刚,居然有些喜欢这个评价。

他爱说大实话,不喜欢讲太多好听的,“在任何场合,我们作为东莞医疗人,就是要群策群力为东莞医疗整体发展建言献策”。

在很多讨论会上,刘志刚常常忍不住说起自己心底的反思。他关心东莞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进度,关心器官移植技术在东莞如何落地,关心镇街医院的差异化发展,关心怎么通过业务互补帮助他们走好医疗发展路……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就像他经常提起的这句话一样,很多人都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他希望东莞市人民医院未来五年内能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和意义的科学论文和治疗方案。

这时,不妨先仔细看看他在东莞都做了哪些工作。

不到一年,刘志刚便带领团队获评202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是东莞公立综合医院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东莞卫健系统“零的突破”。2023年,他又带团队申报了东莞市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东莞市创新硼药和核素药物工程中心……

在肿瘤放疗科迈向国际高水平的这段路上,填补技术的空白首先要填补尖端人才的空缺。刘志刚初到科室时,这里只有2位博士学位医生。一年半过去,35人的医疗科研团队里已经有12名博士、博士后,不少人开玩笑称这是“博士浓度最高的科室”。

随着科技不断革新,新型技术层出不穷:全身放射治疗、高精度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 打印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辅助靶区勾画,这些技术为东莞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刘志刚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普通一周”:周一特需门诊,周二、周三普通门诊,每个门诊单元接诊约 30 位患者。门诊前,他需要主持对新患者和病情变化患者治疗计划的全科讨论。一周中,他抽出 3 个小时与临床和实验室团队讨论科研和实验室进展,并与同事探讨科室运营工作。

“工作中不断攻克难题。”作为研究型科室负责人,他致力于探索更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他的目标是构建无饥饿、无呕吐、无抑郁、无疼痛的阳光病房,给予患者全面关怀和照顾。

他表示,这些工作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

曾培养近 20 名硕士及以上学生

谈到童年,刘志刚偶然提到自己对地球仪的热爱。在指尖拨动下,一幅世界地图在脑海中完整呈现。

长大后,这幅世界地图仿佛成为他的“飞行地图”。由于求学和工作的缘故,他曾飞往北美、欧洲等多个国家。无论身处何地,家乡菜都是他的首选。即使在国外出差,劳碌过后,他仍会拿出手机搜索附近的湖南菜。“现在手机 APP 非常实用,在奥地利都能找到,在美国就更方便了!东莞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许多湖南人在这里奋斗鹰潭,成为‘东莞人’。”

在众多身份和头衔中,他总在首次介绍时自称是医生,因为这是他内心中分量最重的。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世界医疗先驱特鲁多的名言,也是刘志刚的座右铭。在他看来,医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患者“争取时间”,让他们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是对医者精神的最高褒奖。

作为持证教师的他,已培养近 20 名硕士及以上学生。在教育方面,他和他的老师持相同的观点,“最大的荣幸不是自己做了多少科学研究,而是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将知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传承下去。”

“我认为老师这样说可能是因为觉得我做得还不错吧。”刘志刚幽默地表示。但话锋一转,他手上又忙着敲击键盘,见缝插针处理信息,同时也不断关注着更前沿的研究。

免疫与基因协奏曲:谱写癌症第五疗法的序章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云快修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