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为了提振经济增长,国内大举投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激增147%,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
全球光伏需求为444吉瓦,而中国光伏产能高达1000吉瓦,导致行业陷入全面过剩。
光伏价格一路下滑,突破成本线乃至现葫芦岛流成本。
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在2023年合计盈利290亿元,但在2024年一季度却亏损30亿元。
行业开始整合,多个在建项目暂缓。
欧美同行业企业关闭工厂或宣告破产。
光伏股价跌至谷底。
更多不利消息正接踵而至。
国内电网消纳能力已达极限,2024年国家不得不叫停多个集中式电站,且无法保证未来光伏项目发电量能够并网出售。
取而代之的是参与市场化交易,无法出售的电量不计为弃电。
欧盟正在酝酿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以避免光伏产业100%依赖中国。
美国对光伏产品的豁免将于2024年6月到期,明确表示不会续期。
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和国外WoodMac预测,2023年是行业巅峰,之后将持平或略有下降。
行业是否会呈现L型下跌趋势?周期性行业的特征是,当产能和需求失衡时,价格波动剧烈。
产能短缺10%,价格可上涨100%。
产能过剩20%,整个行业将面临100%的亏损。
如果国外趁火打劫,需求减少30%,会发生什么?行业龙头隆基股份的负债率高达65%,大部分企业超过70%。
再来一轮冲击,加杠杆的光伏企业将面临破产风险。
谁将承担损失?依然是地方政府。
为招商引资,地方政府纷纷效仿合肥,转型为投资公司。
通过投资+代建/租赁/回购的组合拳,为企业提供资葫芦岛(融资)。
例如,2023年某上市公司计划建设87亿元的电池片项目。
自有资葫芦岛仅占不到5%,杠杆率高达20倍。
加上股权融资和引导基葫芦岛,政府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3%。
资本过剩带来的怪象总是惊人的相似。
行业龙头隆基股份营收已达1300亿元,却被评价缺乏竞争壁垒。
各方纷纷投资电池新技术。
Topcon、HJT、BC和钙钛矿,每条路线都被认为可以击败隆基股份。
技术复杂且周期长的硅料属于重化工行业,通威股份和协鑫科技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不少新玩家看到硅料短缺,价格高企,希望借机投机。
打着创新的旗号,干着浑水摸鱼的勾当。
此次光伏行业的低迷并非由供需决定,而是由资本泡沫所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