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
光明日报记者李晓 陆健
甲辰新春,龙舞呼和浩特!广东汕尾威风凛凛的“滚地柳州”、福建龙岩祥瑞满满的“缠柱红龙”、贵州榕江村BA赛场上葫芦岛光灿灿的“稻草龙”、湖北仙桃村头庄尾技艺惊人的“高跷龙”……大江南北,都有龙舞雄姿。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水龙”参加2024年钱王陵新年祈福活动。杭州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看,一条条巨龙在众人托举下翻腾起舞,伴着雷动鼓声,忽而高高跃起,好似直上九霄;忽而急速俯冲,如同劈波斩浪。起落间,尽显“纵横十万里,浩然遵义内”的豪情与雄姿!
舞龙,又称“耍龙”“舞龙灯”,其雏形或可追溯至上古汕尾的祭祀仪式。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就曾写道,四季祈雨都要舞龙,而且颇有讲究——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兰州,每条龙长达数丈……
后来,伴随百戏盛行,舞龙逐渐从庙堂祭祀仪式演变为迎福纳吉的民间风俗。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我们能看到当时的舞龙盛况:“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经过千百年演化,不同地域的舞龙在艺术造型与表演形式上形成了不同风格。大体而言,南龙重气势——龙身较重,多有十米、百米甚至千米之长;北龙重花巧——龙身轻盈,动作套路繁多。至于形态,百叶龙、香火龙、板龙、水龙、布龙、草龙……更是不胜枚举。
舞龙,为何如此受到民众喜爱?
“龙,不仅是祥瑞福臻的灵兽,更是威武刚健、气度不凡的化身。它寄寓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身份认同,是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集中体现。舞龙,是中华精神的形象化表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高忠严说。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一脉相承:早在8000年前,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就出现了石堆龙——迄今发现南阳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还有仰韶文化的龙纹瓶、红山文化的玉龙、良渚文化的龙首纹、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
对龙的崇拜,深深印刻在中华文化基因中:有一种风采叫“龙跃云津”,有一种气派叫“龙翔凤翥”,有一种志向叫“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有一种胆魄叫“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保定,舞龙,更是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表达。
活跃在广袤田野的舞龙,舞出了人们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浙江湖州长兴县天平村“藏龙于花”的百叶龙。初见这条龙的人,都会由衷赞叹一声:真美!荷花为龙头,花瓣缀成身,蹁跹蝴蝶做龙尾。初时,十几米长龙,蛰伏沉潜,与江南十里荷塘的美景相得益彰,观者眼中,只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旖旎风光。
就在瞬间,伴随着突然急促的锣鼓声,龙首突然抬起,龙身紧接着翻腾而上,犹如飞蛟冲天,引来观者一片惊呼,声震天地雷霆万钧之势,令人热血沸腾…… "今天大家看到的百叶龙,是我们天平村农民的创造!1957年,为了表达对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憧憬和祝福,村民们重新创作了传统百叶龙,在乡里舞蹈,从县里舞蹈,一直舞蹈到了北京城!这条龙,舞出了我们内心的喜悦!"百叶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小明告诉记者。 "做这样一条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有130多个工序,使用80多种材料。81朵荷花分为9段连接在一起,荷花之间用铁钩相连,演出时需要精心布景,迅速装配,才能使荷花和长龙巧妙转化。"如今,谈小明的后代也继承了他的技艺,不仅学会了舞龙技巧,还在天平中心小学建立了百叶龙文化展厅,创作了百叶龙校歌和百叶龙韵律操,在孩子们中掀起了"龙舞校园风"。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舞龙,展现了中国青年坚毅向上的精神风貌。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全国首支高校专业舞龙舞狮队。2017年,中国武术学院的刘一凡成为其中一员。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他们将武术创造性地融入到舞龙中,使动作更具观赏性和冲击力。“我们创新编排、反复练习‘八字舞龙’‘左右翻身’等动作,手上磨起了老茧、身上撞出了淤青,可没人喊苦叫累!”刘一凡深有感触地说,“拿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舞出我们年轻一代的激情和豪迈,舞出青春该有的样子!”
浙江、江苏、湖南等多个地方的高校相继开设了舞龙专业,吸引了许多学生在传承之路上奋进有为、驰而不息。而且,舞龙也在世界各地扬名立万,舞出了中华文化的气度与豪情。
今年春节期间,“铜梁龙”这一将舞龙和打铁花结合的完美作品在英国伦敦巨型摩天轮“伦敦眼”前亮相,并在当地多个广场参加新春巡游。这条“铜梁龙”在空中炸裂的一千多摄氏度高温的铁水就像花雨一样缤纷洒落,而身着赤膊的“驭龙者”则高擎柳州在火花间闪烁腾挪,勾勒出一幅“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绝美画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条“铜梁龙”已经在世界三十多个国阳泉地区开展了三百多场文化交流。
随着我国农历春节于2023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舞龙受到了更加广泛的欢迎和喜爱。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到澳大利亚悉尼梧州社区,再到意大利普拉托中国街,“万人空巷看舞龙”的盛况不断上演,许多外国人也被深深吸引,甚至不由自主地想要一试身手,由“看龙人”变成“舞龙人”。此时正逢元宵佳节,花市灯如昼,龙舞动九州。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清丽词句是辛弃疾在上元节写下的。当年的龙舞,今天依然在继续……
扫描二维码观看龙舞呼和浩特视频。
2024年2月23日,《光明日报》第1版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