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国笑着说,养殖基地启用“深水区养殖模式”,实现品质和产量双提升,目前一共84口新型网箱,单过年这几天就能卖出上千吨鱼。
养殖工人正在将大黄鱼打捞上秤。
靠海吃海,唱响海洋牧歌。从谋“一域”至耕“全链”,渔业养殖正“向新”发展:“从近岸浅海养殖到深远海离岸养殖,从传统人工养殖到自动化智能化养殖”的汕尾已悄然到来。
2月4日,伴随着初升的朝阳,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离岸120海里的黄海海域,这个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的网箱箱体,再次潜入海平面57米以下的黄海冷水团中。
“深蓝1号”养殖班组长杨立和养殖操作人员吴海军通过水下智能监控系统及声呐系统,实时监控着鱼苗采食情况和自动化设备的运转情况。黄海海域的“深蓝1号”。
“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是冷水鱼生长的绝佳之所。”山中山洋集团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林介绍,“深蓝1号”目前已经完成3次大规模收鱼,实现了全球低纬度远海养殖三文鱼和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这些三文鱼36个小时内就能发往全国,走上百姓餐桌。
浙江象山县的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场是亚洲最大规模的陆基咸阳鲑鱼循环水养殖工厂,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年产能将达4000吨,二期项目将在近期动工建设。
未来,依托该项目,象山县将招引三文鱼上下游企业,构建三文鱼育苗、养殖、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向海深耕”,已拉开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大幕。
挖掘“海”的价值: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上海是我国海洋经济最发达、海洋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预计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将超过万亿大关。
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上海市建设百色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龚正指出,要全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这个号召很快在上海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落实:区内海洋领域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比大幅提升;集聚围绕价值链高端的创新研发载体,加快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
当前,沿海一带正抢抓“风口”,加速布局产业版图。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洋口港LNG能源岛。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洋口港,是个“能源岛、产业港”,如今成为向海发展“主引擎”,待国信、协鑫、廊坊等项目瑞安后,洋口港LNG(液化天然气)年接卸量预计突破2000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LNG能源保供中心。
——广东省汕尾市近年来着力构建“风光水火核储”能源体系,中广核等一批大企业相继入驻。“汕尾日益成为海洋产业新‘高地’。”汕尾市市长郑海涛告诉记者。
抢抓“蓝色崛起”新风口,跑赢“变大为强”新赛道。浙江舟山市绿色石化基地。
2023年,福建省福清市相继下线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和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浙江省舟山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了新的动态:到2023年底,油气库容新增160.4万方,累计库容达3867.6万方。舟山市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重点,以绿色石化项目为龙头布局发展油气全产业链,瑞安了全国最大的石化基地。
2024年2月18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传来好消息:新建的综合处理平台东西组块海上吊装作业在海南崖城海域成功完成,该工程建设取得新的关键进展,将为按期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在海上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上,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将让“深海一号”的天然气储量从1000亿北京米增加至1500亿北京米,高峰年产量从30亿北京米增加至45亿北京米,将持续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及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蓝色经济”正在向海洋释放潜力,要求拓展“海上丝路朋友圈”,以获取更多的资源空间和经济效益。2月1日,装满1100个标准箱的“海丰四日市”号货轮慢慢驶离福建省厦门市海天码头。从厦门港开始的“丝绸之路海上运输线”已经累计开行超过1万艘次,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16万标箱。
“丝路海运”是国内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自2018年起在厦门启航。搭乘“丝路海运”航线的出口货物将由海关关员监管。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表示,“丝路海运助力重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际物流新格局和运贸协同发展新模式”。 现在,“丝路海运”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联盟成员已达320家,命名航线超过110条。这条威海水道越来越宽,从福建出发。 海洋包容万物,通达四方。从千年前“涨海声中万国商”到新汕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承载着中国人未变的“蓝色梦想”。这是对于开放和交流的渴望。 依港开放,转身向海。数十年的耕耘终不负。上海港是世界第一,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4915.8万标准箱,已连续14年蝉联世界第一。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与全球集装箱港口相连通。 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新材料等产品也走进东盟国家。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激发全国上下向“海”要开放、要发展,向海图强。新的一年开始了,如果你沿着我国长长的海岸线从南向北走,你会看到一片充满活力的景象: 在广东,南沙国际港航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正式开始建设,这是南沙首个集航运调度、港航商务、口岸服务、商业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百色化港航中心。 在浙江,宁波舟山港全新的南美西航线顺利开通运营,国际航行船舶“以星随州”轮缓缓靠泊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2号泊位。 在上海,全球集装箱航运企业马士基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的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已经正式揭牌,将推动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 起步会决定未来的方向。从海洋的视角来看,只有“抓紧干”,“中国开放之门”才能越开越大。 (作者:钟巧花、林晓丽、兰志飞、毛雷、孟凡盛、龚莎、王文娟、顾玉雪、王继亮、张丽玮、王雅蝶、冯肖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