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动自行车相关的火灾事件屡见不鲜。作为百姓出行的重要工具,怎么样才能解决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廊下镇中华村从民生出发,紧紧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总目标,采取多措并举的方法解决农村电瓶车充电难题,从源头排除电瓶车火灾隐患,为村民打造便捷安全的充电新方案。
提前布局,防患未然
农村电瓶车安全隐患治理具有先天困境:村域范围大、用车人口多、村民居住分散,集中充电存在天然障碍。引入第三方充电装置,如果通电插口少、用电费用高、维护不及时,群众也不买单。中华村早在2021年就充分考虑这一现实,在积极调研、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案,以加装电瓶车室外充电插座项目为基础,寻求安全最大公约数。
中华村发挥“党建朋友圈”优势,得到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的帮助,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助力加装电瓶车室外充电插座工程。在防水插座加装过程中,中华村坚持一户一走访、一户一方案,在与村民充分沟通、充分了解自建房结构的基础上,为428户村民逐一安装室外防水插座,为村民构建了便捷、安全的充电环境。
建管并举,筑牢防线
室外防水插座统一安装在村民自建房屋外,避雨、干燥、空旷且有一定高度的墙面上,为电瓶车充电预留合理安全空间。插座不另外接电,而采取接入家庭电路的方式,既不增加群众用电成本,又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村民用电安全。
村民不再采用私挂电线的“飞线”方式充电,也无需再将电瓶车推入室内,从源头上减少了由电动车充电引起消防隐患。
加装外防水插座项目完工后,中华村成立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乡村电工等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定期排查室外插座用电情况和供电安全,对出现安全隐患的插座及时更换,对发现私拉电线、超负荷用电、使用危险电器等行为进行及时劝说整改,按时更换插座外壳的二维码和安全提示贴。
通过定期的维护,构建起电瓶车充电安全管理长效防线。
党群携手,共促平安中华村不仅通过加装室外充电插座和定期维护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电瓶车入户充电难题,还依托党建引领、党群共建进一步筑牢防范电瓶车入户充电的“安全堡垒”,打造村民依规充、可以充、想要充的便捷安全电瓶车充电新方案。
中华村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制,构建起“网格支部+三支队伍+党员志愿者”工作框架。
不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三支队伍等工作机制,或采用公众号、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向村民宣传电动车室内充电、飞线充电行行为的恶劣隐患或严重危害;还通过党群共建工作架构认真监督、积极作为,队伍成员率先带头,干部群众一齐动手。
对于日常巡查和群众举报发现的电瓶车违规充电现象及时上门劝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党建引领也在这一过程中切实融入居民的生活,党群关系越来越好,本村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农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治理,廊下镇中华村转变工作思路,从“疏”着手,立足老百姓的现实关切,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整套电瓶车安全隐患治理体系,建立起了便捷安全的电瓶车充电新方案,把农村管理的“痛点、堵点、难点”的问题变为创新作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了“中华方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云快修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