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以榆林市佳县的赤牛坬村为例,讲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这个村庄靠着自身资源发展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乡村,春节期间举办的“千人枣糕宴”唤回了很多人的乡愁。《品物皆春》通过“暖春影像”《糕多福》,展示了赤牛坬一家人的故事,深情地呈现了乡村变迁。
在神木市石峁遗址,陕西省石峁考古队为守护文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他们度过了第十二个春节。《品物皆春》通过“暖春影像”《第十二个春节》记录了这些考古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敬意,感谢他们守护着文明。
节目还通过沉浸式的观演方式,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地方传统艺术。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容呈现和互动方式连接受众,让观众参与其中。在舞美设计上,节目以“有景若无景”的方式构建沉浸式的观演关系,让观众更加贴近舞台,与节目产生更亲密的联系。
一方面,为了构建实景与舞台的零距离,以及观众与舞台的零距离,节目在互动形式和歌曲选择上,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放在首位。
来自榆林当地的十几个非遗项目也在节目中接连亮相,和观众开启跨屏互动。极具特色的非遗表演以花车形式融入节目,还原出古城最地道的传统年俗。以“融”思维,实现与文旅的双向奔赴作为一场“大型全媒体活动”,《品物皆春》兼顾长视频的深度和影响力以及短视频的浓度和传播力,定制了一套科学的编排思路。
内容上,90分钟文艺特别节目以“年”有关的文艺表演、地方民俗为主;15分钟系列微综以与观众的互动为切口,主打“番外”的形式内容;融媒体直播聚焦榆林春节民俗活动,以“嗨游”形式为观众打造“游客”视角。
编排上的创新尝试,使线上与线下贯穿、传统与潮流交互,满足观众日益多样的视听需求,让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立体。节目热度还从线上延展到线下,为榆林当地带动起一波“文旅热”。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提供的近90天全网搜索数据,节目首播当日,关键词“榆林”搜索量达到了90天内的最高峰值。
在这场节目和文旅的“双向奔赴”中,不少网友选择打卡榆林这一传统艺术的发源地,在边行走边体验中深度感受文化滋养下的黄土地。由此,节目成为拉动文旅“吸睛度”的有力支持,为当地的文旅相关产业实现大幅增收。
在市井的欢乐之中,于升腾的烟火气里,《品物皆春》与观众一起细数一年奋斗点滴,整理一年时光印记,共同点染出一幅暖春长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